第三财经网 2024-11-19 15:17 753
日前,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李世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今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300 个以上,10 亿元以上项目 50 个以上。
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:
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优势产业,产值力争增长 10% 以上
力争每万人拥有 5G 基站数超过 32 个,高性能算力规模超过 2000P
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,高标准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
抢抓人工智能制高点,突破发展武汉通用大模型,构建 6 个以上有影响力的行业模型
新打造 100 条数字化产线、20 家智能车间、10 家标杆智能工厂,完成 500 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
过去十年,人工智能还处在深度学习的阶段,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带动行业迈入 2.0 的新阶段。产业的变革更容易为城市竞争带来新的机遇,也会催生出一批独角兽和创新型企业。
" 十四五 " 期间,武汉将人工智能产业链纳入 "965" 产业体系的规划当中,将其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。
在此目标下,武汉先后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、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等国字号应用基地,建设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超算中心 " 双中心 ",引进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、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,构建人工智能发展的多维优势。
其中,《武汉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(2023 — 2025 年)》提出,到 2025 年,武汉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 1000 亿元,力争打造产值过百亿级龙头企业 1 — 2 家,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支撑武汉建设数字经济一线城市。
数据显示,武汉市人工智能企业数已达 650 家,较去年底增长 35%。其中,上市企业 13 家,国家级专精特新 " 小巨人 " 企业 61 家。
而算力作为人工智能的三驾马车之一,也是武汉的优势之一。目前武汉已经引进华为的算力,即将引进英伟达的算力,构建完备的算力供应体系。
另一方面,武汉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,作为一个特大城市,武汉在医疗、教育、交通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。
" 紫东太初 " 多模态大模型、东湖灵境的 SoulGPT、中科凡语参与研发的语言类单模态 " 飞语 " 大模型被一致认为是武汉市本土成功推出的 3 个商业化落地项目。
其中," 紫东 . 太初 " 全模态大模型在神经外科手术导航、法律咨询、医疗多模态鉴别诊断、交通违规图像研读等领域已开启了一系列引领性、示范性应用。特别是在医疗场景中," 紫东 . 太初 " 大模型部署于神经外科机器人 MicroNeuro,可实现在医疗手术中实时融合视觉、触觉等多模态信息,协助医生对手术场景进行实时推理判断。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