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财经网 2024-11-22 11:21 1004
欧易交易所
软件大小:268.26MB
软件版本:v3.4.2
第三季度IPO受理家数进一步减少,逆周期调节机制正在发挥作用。
沪深交易所在经历7-8月IPO“零受理”后,9月合计受理仅11家。数据显示,沪深交易所第三季度IPO受理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减少近70%。
北交所表现平稳,第三季度受理19家IPO企业,与去年同期基本一致。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,沪深北三地交易所第三季度IPO受理合计数量同比下滑43%。
多名投行人士表示,展望今年四季度,预计IPO融资市场整体将保持低速节奏。其中,随着未来“北交所深改19条”落地,北交所今年融资表现值得期待。
第三季度IPO受理家数减少逾四成
早在今年6月,IPO申报冷已有体现。彼时一年一度的IPO申报大潮中,沪深北三地交易所6月单月受理的IPO数量较去年同期下滑24%。该数据在第三季度(7月-9月,下同)继续滑坡。
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的统计,在今年主板实施注册制的背景下,第三季度沪深北三地交易所共受理IPO企业合计30家(含主板IPO受理),相比去年同期的53家(不含主板IPO)大幅减少43.4%。
具体分板块来看,创业板今年第三季度仅有5家IPO企业获得受理,较去年同期的26家锐减80.77%;科创板只有2家获得受理,同比减少77.78%。此外,沪深主板合计共有4家IPO获得受理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上述沪深IPO受理时间均为9月。也就是说,今年7-8月沪深交易所IPO项目出现“零受理”。尽管上述两个月份是传统的IPO清淡期,主要因为拟上市企业需更新财报数据,但相比去年同期(2022年7月-8月)的7家IPO受理情况仍明显减少。
相比沪深交易所,北交所表现稳定,7月以来陆续有IPO企业申报并获得受理。数据显示,今年第三季度北交所共有19家IPO获得受理,而去年同期为18家。
IPO受理家数减少离不开当下的政策背景。据悉,8月27日证监会明确表态称,充分考虑当前市场形势,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,阶段性收紧IPO节奏,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。
此外,有受访投行人士向记者谈到,IPO企业业绩下滑、上市定位不符合监管最新要求、行业政策变化导致企业经营情况有变等等,也是IPO申报潮放缓的重要原因。
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前三季度(1月-9月)受理情况,沪深北三地交易所合计受理IPO家数620家,较去年同期增长36%,主要得益于全面注册制的实施,其中有多达340家为主板IPO企业,占比过半。
若剔除主板数据,今年前三季度三地交易所仅受理280家,同比减少40%。其中,创业板1-9月仅受理了110家,同比减少46.6%;科创板受理68家,同比减少41.88%;北交所受理102家,同比减少23.31%。
保荐机构把握年底北交所机遇
在多名投行人士看来,今年是IPO“小年”。预计今年内IPO审核节奏会持续放缓,申报家数也不及往年。
在转冷的融资环境下,投行作为中介机构首当其冲。有券商投行人士表示,没有IPO项目可做。
能否快速调整战略以及“子弹是否充足”决定投行能否平稳度过“寒冬”。
根据券商中国记者对第三季度(7月-9月)IPO申报情况的统计,共有20家券商在第三季度有IPO项目获得受理。
具体来看,中信建投证券、民生证券、开源证券均有3家IPO项目,并列第一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三家券商各有2单北交所IPO项目申报。
中信证券、国泰君安证券、华泰联合证券、国信证券则都以2家IPO项目并列第二。其中国信证券同样有2单北交所IPO项目。
有业内人士认为,北交所或许会是今年IPO融资市场的亮点。据悉,9月1日“北交所深改19条”出台,其中,监管层优化“连续挂牌满12个月”的执行标准;同时明确对已经具备上市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,在符合北交所市场定位前提下,允许其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。记者此前采访了解到,相关政策最快可能在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落地。
华南一家上市券商投行人士表示,“对一些拟上市企业来说,今年是北交所上市的窗口期,我们也在梳理能到北交所上市的项目。”
在分析IPO企业上市路径选择时,华东一家券商投行人士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,科创板定位强调硬科技,创业板定位三创四新,北交所定位专精特新,“我们认为,不符合科创板定位的或者盈利能力研发能力勉强‘踩线’创业板上市要求的科技企业,到北交所是理想的选择。”
热门文章